“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展“专业面对面,师长伴我行”第一讲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和优化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科研风气,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深入开展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第七次教育教学大讨论的契机,开展“专业面对面,师长伴我行”系列活动,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育人实效。
第一期活动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教师团队面对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理对信息学院整体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相关方面进行了介绍。作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将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融入控制科学与工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方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发展依托于社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产、学、研、用”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教师团队介绍了所在研究所、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方向、主要成果,展示了在研的真实课题项目,介绍了培养学生在国内外科研、学术竞赛上的成果。
信息学院副院长、智能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方向马楠老师主要针对智能交互工作,从平台背景、研究方向、研究价值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李方昱老师聚焦典型资源循环利用,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介绍实验研究方向和背景介绍了数字社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栗觅老师聚焦于智能医疗的精神健康,以心理普查为例,从三个研究方向介绍了脑信息智慧服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阐明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向蒙西老师从运行机制、研究方向、软硬件设施介绍了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引导学生对科学创新的本质产生思考,讲解了信息技术如何赋能环保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王少帆老师从研究方向、具体承担项目、论文发表及成果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介绍了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无损检测及仪器方向高翔老师从国家需求展开实验室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了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所三个研究方向:先进感知、智能评估、前沿交叉。
智能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方向邓恒老师从智能无人系统集群仿真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与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视觉感知与决策评价等五个研究方向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实验室。
随后,教师团队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而活跃的互动,他们不仅耐心解答了每一个疑问,还殷切地鼓励同学们在与师长交流时展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既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细心倾听,善于捕捉知识的精髓。学长代表张弛同学分享了自己在科研深耕、竞赛拼搏、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以其亲身经历激励同学们做好科研,植根首都,科技报国。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深入推进“引航工程”,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扭住关键重点,强化教育活动。学院将陆续开展“专业面对面,师长伴我行”系列活动,在尊重学生个人选择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科学研究和升学深造指导,帮助学生更加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鼓励同学们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的专业方向研读,助力信息学子实现梦想。
信息学院以建设“同行尊敬、学子向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地,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己任,欢迎更多同学选择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深耕学业,深度融入和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24年9月12日